借新媒体助山歌传唱新时代赋文化生命

2023-04-14 22:08:16 作者:小编

  在武鸣,自古以来就有民众汇集起来唱山歌、听山歌的习俗。这里的人们一大早背一壶水出门,只为了在歌圩上一展歌喉。不到500米的江滨路两侧,近30个对歌点密密麻麻,以“歌海”喻之,也不为过。(4月13日 《人民日报》)

  提起壮族山歌,许多人心中都会浮现起“山歌好比春江水,不怕滩险弯又多”的经典旋律。山歌是中国民歌的体裁之一,多为人们在田野劳动和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。自《诗经》的悠悠旋律始,我国许多民族如汉、藏、彝等都有唱山歌的传统,这种历史悠久、内容丰富、情感质朴的歌谣,牵动着历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脉搏。如今,广西武鸣借网络之力助山歌之风,更在新时代赋予其蓬勃的生命力。

  过去,山歌广受欢迎,是联结一地一族的情感纽带。在广西,许多地方形成赶歌圩的习俗,百姓欢聚对山歌,以歌会友、以歌传情,好不热闹。据民俗学者介绍,20世纪90年代,广西各地成规模的壮族歌圩有600多处。在武鸣,除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,每月还有固定的歌圩日。从1980年至今,每逢歌圩日,武鸣周边的群众就自发来到江滨路,人山人海,歌声嘹亮。山歌助人们传情达意、展精神风貌;山歌令人们紧密相连、留深厚乡情。

  而如今,山歌亦焕发青春,利用新媒体“飞”得更高更远。前有客家山歌走红网络,推陈出新创作抗疫歌曲,后有湖南省六月六山歌节全民K山歌网络大赛万众瞩目,助力民间音乐时尚化。武鸣也不例外,“壮族三月三”云上歌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,人气渐增;山歌合唱团的孩子们也能通过网络,畅游各地音乐教师的云课堂。新时代的东风让酒香不必藏深巷,让动听的山歌真如汩汩春江滋润四方,拨动各地人们的心弦。

  如果说以往的山歌仅仅生长和存留于当地人们的传唱中,如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使山歌的传播愈发便利。新时代的山歌乘坐新媒体的快船,不仅未曾走向消逝,而且树立起一方文化名片。顺应新媒体潮流,远在他乡的游子能随时随地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,乡愁从此有迹可循;五湖四海的人们都能为传统习俗所吸引,地方特色更加鲜明。“互联网真是个奇妙的世界,随时都有人在听你唱山歌,随时都可以找到人跟你对山歌。”在这一过程中,山歌艺术在中国大地上得到滋养,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与温暖得到传递,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焕发新生,文化自信在其间逐渐显影。

  放眼整个中国,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,也必定能在新时代历久弥新。支持类似山歌的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的力量,丰富更多人的精神世界,就是在赋予它们新的生命。为此,政策的出台必不可少,公众的努力也十分关键。但愿未来,不只是山歌,所有类型的传统文化都能在全国各地迎来更美的绽放。(伏雪莹)

在线咨询 拨打电话